心中暗想,回去把这丹书铁券供起来,一定要当传家宝永远传下去,三代以后虽然不免死了,可万一后辈们犯了其他罪,说不定拿出来,也能免掉罪呢?
又在暗想,皇帝拿这个赐给我,如果他顺势提出要亲政,老夫又该如何应付?
刘贺又等臣子们起哄了一阵,再次咳嗽,“众爱卿都回座位上去,朕还有旨意要下!”
听闻皇帝还有旨意,群臣哗然,今天皇帝陛下怎么回事,难道还有其他好处发下来?
只看皇帝端坐御塌,放眼扫一下下面黑压压的群臣,说道,“车骑将军张安世,典属国苏武,长史丙吉,你们几个上前听旨。”
张安世,苏武,丙吉赶紧出列,虽然不知道皇帝有什么旨意,但看今天情况,再结合自己往日表现,看来还真的有好事。
几人跪在下面,等着皇帝旨意。
刘贺不慌不忙从身上摸出一份圣旨出来,然后起身走到听政的太后身边,把圣旨摊开,对上官太后道,“烦请母后过目一下,觉得没问题,盖个玺印吧!”
上官太后没想到居然还有自己的事情,她今天听政一直看着皇帝表演,看到皇帝跟霍光相互搀扶,她由衷觉得欣慰,一个是她外公,一个是让她心跳加速的皇帝,真不想这两人之间有不愉快。
皇帝一系列的精彩表现,掌控全场的那份轻松让太后心中暗动,自觉刘弗陵这一点上真的比不上刘贺,正在做比较,结果皇帝到了面前,拿圣旨给她看的时候,还背着群臣,给她抛了个暧昧眼。
太后的心顿时又跳得快起来,暗想皇帝怎么这样?紧张之下,哪还过目什么圣旨内容,拿出玉玺在圣旨上盖了个章。
刘贺没亲政,有旨意下去,也得太后过目盖章才有效。
刘贺拿着圣旨回座位,自己却不念,招呼张有过来,“张有,你认得字不?”
张有赶紧点头,“进宫后学过认字!”
“那这份圣旨,你来读!”
他们在上头交头接耳,下面臣子们看得又是面面相觑,这皇帝要让张安世他们跪多久?
“车骑将军张安世,迎驾有功,且平时做事勤勉尽责,朕特赐封富平侯,食邑五千户,升任光禄勋。
典属国苏武,出使西域二十余载,始终心系大汉,虽历经磨难也坚持本心,赐封关内侯,升大鸿胪主事。
长史丙吉,任事勤勉,曾经保护长安监狱犯人性命,且辅佐大将军有功,赐封关内侯,升谏议大夫。”
张有一口气读完,群臣又呆,一日之内封赏如此之大,真想不到皇帝如此的手笔。
特别是张安世,他看田延年被杀,认为皇帝这是要把当日所有冒出来指责他的人全部处理了,自己应该也要被皇帝清算。
皇帝让他出来听旨的时候,他都暗想这是刘贺要当众下旨羞辱他,结果皇帝不仅不找他麻烦,反而加封,真的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是这么个结果。
哪有不因此动容的?张安世也如同霍光一样,一下就把心中对皇帝的怀疑和怨怼全部变成了感激,赶紧磕头谢恩。
这场朝会,全成了刘贺一个人的表演秀,这场朝会,原本该出现的不和谐局面没有出现,成了一边倒的对刘贺歌功颂德感恩的局面。
刘贺总算是在霍光那里彻底过了关,心情也很不错,从今往后君臣之间应该不会再有多少猜疑,就算有,应该也不会闹到霍光还会想废掉他的那种地步,而且田延年当日持剑上殿也得到了严惩,并且大家都对田延年口诛笔伐,深恶痛绝,以后再有人有什么异心,只怕是要掂量掂量再行动了。
刘贺最后一件事,就是让苏武主持他王府家臣出使西域的出发仪式,他本来打算自己主持,并且让所有大臣替那些臣子们送行,后来想了想又觉得不合适,容易引来朝中大臣的猜忌。
苏武在匈奴二十多年,吃尽了苦,受够了累,被匈奴放回来时,汉武帝已经驾崩,汉昭帝无暇顾及他,让他坐了冷板凳,他是怎么都没想到,新皇帝居然想到了他,不仅加官,还封了侯。
因此皇帝安排的事情,当然是赶紧答应下来,表示一定要办好送行的事。
退朝时,刘贺留下了霍光。
“陛下,不知还有什么吩咐?”
霍光手里抱着丹书铁券,对刘贺尊敬了不少,询问道。
“哦,朕这不是要大婚了吗,算算日子,再有两天就大婚,不知道爱卿准备得如何了?”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