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城市里,河北的冬天同样有着别样的风情。
街道两旁的树木挂满了冰凌,建筑物的屋顶和阳台上也积满了雪,整个城市仿佛被装扮成了一个巨大的冰雪世界。
人们穿着厚重的冬装,匆匆忙忙地穿梭在街道上,呼出的热气在寒冷的空气中迅速凝结成白雾。
夜幕降临,河北的冬天变得更加宁静。
星空下,雪地反射着微弱的光,使得夜晚并不是完全的黑暗。
偶尔,一声狗吠或是夜归人的踏雪声,打破了这份宁静,却又很快被冬日的寂静所吞噬。
1990年河北的冬天,虽然寒冷,却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自然的美丽。
它不仅仅是一个季节的更迭,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,记录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。
二十二岁的柳琦鎏,本应是享受青春、探索未来的年纪,却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遭遇了一连串让他头疼不已的相亲。
窗外的雪纷纷扬扬,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这白色所覆盖,而屋内的他,虽然坐在温暖的火炉旁,心情却如同那冰天雪地一般,冰冷且无望。
他时常觉得自己像是被关在一个无形的笼子里,外面的世界看似触手可及,却又遥不可及。
刘大妈,这位热心的媒婆,大约六十多岁,身材微胖,穿着一件大红色的羽绒服,配上她标志性的大嗓门,显得格外引人注目。
“琦鎏啊,我跟你说,这次这个姑娘可好了,长得漂亮,性格也温柔。”
刘大妈的大嗓门又一次响彻院子,直接穿透了墙壁钻进柳琦鎏的耳朵里。
她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热情和决心,这让柳琦鎏感到无比的压力。
每次听到刘大妈的声音,他的心里都会涌起一股无奈,仿佛自己已经成为了别人眼中固定的棋子,失去了选择的自由。
对于相亲这件事,柳琦鎏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。
在他看来,爱情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,而不是通过别人的安排来实现。
然而,面对父母和媒婆的期望,他显得有些无力反抗。
父亲是一位传统的中国男人,严肃而内敛,平时话不多,但一旦开口,总是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感。
母亲则是个典型的家庭主妇,温柔体贴,总是为儿子操心。
当刘大妈提到相亲时,父亲一脸严肃地说:“琦鎏,你就听刘大妈的,去见见,说不定就对上眼了呢。”
母亲也在一旁附和道:“是啊,儿子,别辜负了刘大妈的一片好心。”
柳琦鎏的心中充满了矛盾,一方面他理解父母的关心,另一方面又渴望能有自己的空间去寻找真爱。
最终,在父母的劝说下,柳琦鎏勉强答应了去见那些由刘大妈介绍的女孩们。
媒人家里,作为相亲的地点,承载着柳琦鎏许多复杂的情感。
这里既是希望与失望交织的地方,也是他内心挣扎的见证。
第一次相亲那天,柳琦鎏穿着厚厚的棉袄提前来到了媒人家。
他心里忐忑不安,不知道这次会见到一个怎样的姑娘。
不一会儿,林晓来了。
她看起来文静大方,穿着一件淡蓝色的毛衣,搭配一条黑色的直筒裤,头发整齐地扎在脑后,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。
两人互相打了招呼后,便陷入了尴尬的沉默。
柳琦鎏心里想着:“为什么我们之间总是这么难找到共同话题?”
为了打破这种尴尬,柳琦鎏清了清嗓子,试图寻找话题,“这天气可真冷啊。”
他说道,声音略显紧张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